2010年8月10日

此生勢必會造訪的城市

京都。不用懷疑,我講的是日本的京都。

今年春節的某個夜晚,伴著幾罐啤酒,跟小仲在鞋廠裡幾乎聊了一整夜。話題脫不了失聯的這幾年經歷了什麼事,剩下的就是滔滔不絕的旅遊經。「最喜歡的城市?」...你可以預期我之後說出從口袋名單挑選出的地方,但他的答案是京都。因為京都宜古宜今,是座千年的古城,但也同時兼具日本極為現代化的一面。以他一年飛將近上百趟,然後又遍佈各地的足跡,自然比我有說服力很多。但其實當下我頗不以為然,就像他無法接受為什麼我會對河內這個看起來亂七八糟的城市感興趣一樣。

前一陣子,有一位同事跟我說,「你大概是整個辦公室唯一沒去過日本的人了」,當下我也不知道該作何反應。討厭日本嗎?其實說不上,只能說沒有去這個國家的衝動。雖然物價高,人潮多,向來是我極力避免的東西,但真的讓我望之卻步的應該是對這日本的那股"熟悉感"吧。從小到大,我們接觸到太多日本的文化,吃日本料理,看日本漫畫,也看了不少日本影片(笑)。而身邊的人也多半跟日本脫不了關係,有些朋友在日商的公司上班,或者像我一樣有個日本的混血兒表弟。就是這種無所不在的熟悉,於是當朋友要去北海道,我已經知道夏天要看薰衣草,冬天要泡湯賞雪,然後還可以順便叫他帶一盒白色戀人回來。失去不可預期的新鮮感,最終將導致一個連回憶都懶得回憶的旅行。但這種悲觀的態度,其實也是建立在「我想日本大概就是這樣了」的偏見上。

旅行觀會隨著時間改變,這是我慢慢在我身上發現的事。大概是自己有能力多賺一點錢,比較沒有金錢的顧慮,或者是學著更顧慮旅伴們的感受,於是「何不來趟舒舒服服的奢華旅行?」偶爾也會在我心裡自我吶喊著,雖然我還是逼著自己計畫往開發中國家的背包客旅行。最近看了一本吳淡如的書《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蹟》,她也寫到了京都。不得不佩服這位極多產作家兼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文字,像是順著小仲那一晚的話,激起了我對京都的嚮往,縱使她住的是一晚七萬日幣的俵屋旅館,喝的是凱悅飯店東山閣的大吟釀。她寫什麼就不多說了,畢竟每個人個感受不同。倒是有一段比喻讓人很想去看看到底這京都有什麼魔力。

"有一回生病,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兩個星期,真是人生中最無奈的時刻。我只有強迫自己,想像自己是自由的,在京都。閉上眼睛,一個不做什麼也自在的都市,每一個季節的奇異風景,一一重現。"

要不要也試著想像一下;當你的軀體動彈不得時,讓你朝思暮想的,會是什麼地方?


--岔開一下話題。「你也會看吳淡如的書喔?」有人這樣問我。是的,要不是這是一本免費的書,加上我最近對文字的飢渴,我還真的不會去看她的書。不是因為對這位大作家有什麼偏見,或者前一陣子抄襲的負面新聞影響了對她的觀感,純粹就是感覺這個人...太聰明了。所謂聰明的感覺並不是指她在電視上,看起來腦袋用每分鐘機萬轉速運作的機靈,而是膚淺地指她顯赫的學歷。在聯考制度成長的小孩都知道,這種資優生只有可能來自兩種人,一種是極度用功的人,另一種則是不折不扣的天才。她八成是後者,我想,而且類似的人我在HSNU跟NTU其實也碰了不少,她們的頭腦讓我佩服地五體投地,雖然我也覺得我有一個很厲害的腦袋(笑)。然後我從學生時代就直觀地覺得,分析能力過強的智商沒有辦法描述一些情感的東西。偏見到不行的偏見啊!該怎麼說才好呢...>"<。但這本書是真的讓我大感意外啦,所謂"多產"的作家,也確實有她的本事。--


京都
一座擁有高達17處人文世界遺產的城市是這座古都引以為傲的世界第一。(坦白講,世界遺產名錄比較像西方文明國家的選拔賽,端看歐洲與其他開發中國家入選數目懸殊的差異,便一目了然。)不過倒也不用太在意這些後人再加上的光環。令我蠻訝異的是,現今所謂裝潢的日式庭園風其實都是出自於這些上千年的建築,竟能延續了如此久的歷史,光是這一點,對家俱或室內設計有興趣的人(是的,我就是在說你),已經有非去一趟不可的理由了。我想人潮與快門聲在這些地方是不可能有停歇的一天,多運用一點想像力會是最好融入的方法,這也是我在龍坡邦所體會到的。貪戀春櫻秋楓者眾,如果我身在京都,大概也沒辦法在櫻花盛開的樹下沏一壺悠閒的茶,或者在秋風拂起的小徑上靜靜等紅楓飄墜。但照射在金閣寺和我身上的,會是來自鐮倉時代的金色陽光,而清水寺和我身上同時落下的,會是奈良時代的同一陣細雨。別有一番風味,對吧!?

最近身邊許多朋友不約而同都有去京都的計畫,希望他們回來時也都能給我一個非去不可的理由。

dra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