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8日

台灣衝浪文學,《浪人之歌》

前些日子,FB上浪人掛的好友,不尋常地流傳著一本新書的消息(衝浪的人通常不幹這種事)。《浪人之歌》,號稱台灣第一本衝浪文學,為了謹守對衝浪的虔誠,搶在它還沒上市之前,立馬網上訂購了一本。

(事先若知道了它是一本與旅遊文學沾上邊的書,也許我會先考慮再三。自從寫了一本遊記後,愛翻旅遊書籍的狂熱幾乎完全被澆熄,原因是無意間養成了用編輯角度看書這該死的習慣。「這段際遇寫得太唬爛」、「這段介紹描述太沒深度」、「照片擺在這頁恰到好處」……翻到爛書就譙幾句「這樣也能出書」,翻到好書充其量也只覺得「專業」,無關乎寫的是不是有興趣的地方。喪失對某種書籍的熱情,說實在也是蠻可悲的事。)

無論如何,它紮實地躺在我手上了,後來甚至捨不得太早讀完。


芋仔說:「浪人一定要配威士忌?」...我說這不是廢話嗎!?

書的開始,從台灣東南角的海岸線寫起。南灣、佳樂水、九棚、東河,一般不對衝浪感興趣的人,除了假環島之名,恐怕一輩子也不會經過的路線。2009年初,騎單車環島,在台灣生活將近三十年,才第一次用雙眼驗證了台灣最美麗的角落。墾丁或許太觀光了一點,但一路從佳樂水北上後,那根本是不像台灣的另一個國度。猶記在滿州看見一隻獼猴爬到了一頭牛的背上,頗有東南亞鄉村的味道。旭海沿線的小徑,至今仍是最美好的單車回憶。作者在第71頁提到:「我第一次走台二十六線九棚至旭海路段時,真切被路上的景致所感動。」真是無法同意再多。也許起身前往的機會寥寥可數,卻像是念著老朋友、一輩子都會想著要去複習的私人地點。

說起來,認真迷上衝浪也算才是這兩三年的事。當意識到這一小段海岸線,有全台灣最好的浪況,不禁也要附和著:「如此化外之境才配得上這般好浪呀!」旅行就是這麼奇妙的事,旅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專注的事物改變著,即便是絲毫沒變的相同地點,也會有不同的體悟。

第99頁,有一張我最喜歡的照片,一位浪人看似在天氣不怎麼樣的海平面上等浪。天空灰矇矇,海面上飄著雨,極爛的天氣,可想而知,岸上的人們可能趕著找地方躲雨,心裡忍不住幾句咒罵。經驗法則而言,不是什麼適合衝浪的好氣象,浪況好不好是其次,就怕突如其來的落雷。但有時,浪人就是固執地、甘心坐在板上載浮載沈。我說那是種儀式,是種邪教的儀式,浪人正毫無保留地向大海訴說。祂寬容地聽完你的告解,還寬容地允許你就地撒泡尿。

44650029
堤防上的涼亭,枯等西岸的浪潮,明知道不會有什麼好浪,浪板還是綁上了車頂。說穿了是不甘心,人活到了某種年紀,踏入了家庭生活,可以自我放逐或呼朋引伴的時間自然也少(別誤會,這可不是一種抱怨)。對我來說,可以盡情與大海親近的時刻,就是那輪班的白天空檔,偏偏風平浪靜。

所謂衝浪客,表象似乎該是呼朋引伴、啤酒、狂歡,是嗎?應該是吧,如果是一群大學生呼朋引伴到南灣住個幾晚。我所感受到的衝浪運動是更孤獨一點的,也許是西岸浪軟surfer較少,或者是常出現在工作日的白天,除了附近俱樂部的熟臉孔,其他幾乎都是獨自默默載著板子下浪。微笑點個頭,或者簡單寒暄幾句,順便看腳踝附近那塊白白的是regular還是goofy。

西岸夏天的浪真的鳥(作者完全忽略),除非路線恰到好處的颱風光臨,若整個夏天都沒有颱風,西岸surfer恐爆發憂鬱潮。季節轉換的春秋偶有佳作,剩下,就得在堤防頭對冷冽的東北季風證明自己的鐵桿。即便如此,也甘於沈迷,頭髮越留越長、皮膚越曬越黑。你說這不是入了邪教是什麼?

前幾天才發現,前英格蘭國腳、利物浦前鋒麥可歐文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生。今年三月他低調地在個人網站上以一封公開信宣布退休,沒有記者會,沒有接受採訪。學生時代,我在籃球場上揮霍了高中歲月,在紅土棒球場裡度過了好幾個寒暑假,不過後來沒有打到世界杯。跟籃框還有投手丘也沒有發生跟大海一樣的感情,什麼感情?就是作者寫到有位搬到九棚村的老海人,要跟大海長相廝守的衝動。呼~好在我成長的過程沒有接觸到足球,不然明年還要到巴西比賽,我空不出那麼長的時間。(這段不知道在寫什麼,可跳過……)

DSC07255

DSC07231

我始終認為,衝浪是一門技術門檻很高的運動。它的本質很乏味,是需要高度訓練、水裡來浪上走的競技,更掃興的是,它講求先來後到的地域倫理。這次下水體會到了某種重心的轉移,甚至只是準確判斷了幾道好浪,覺得有點心得。下次類似的場景,可能就淪落到浪花洗衣機裡翻滾。不過持之以恆終究你會上癮,因為你對幹的是大自然,在它身上,因為挫折你學會敬畏,然後,你會慢慢嚐到一點甜頭。

就說了,跟籃框還有投手丘是很難發生這種感情的。

65160021
台東的浪聞名,卻從未下水過體驗過。帶青雨環島時,刻意繞到了金樽漁港,可惜碰上了名為天兔的颱風。outside滔天巨浪,inside白花翻滾,下水的機率是零。老天爺或許怕我爽到一次就上癮吧,漫漫長路還挺累人的。

《浪人之歌》介紹了不少台灣的衝浪野人。先別笑,絕不是要跟寶桀研究什麼神秘大腳靈長類,衝浪聖經—《衝浪之書》具體為「衝浪野人(The feral surfer)」下了註解:

"衝浪野人為追求令他著迷的事物而犧牲了世俗的一切欲望。他曾見識過衝浪的極樂境界並大開眼界而為此他亦欲投身其中。"

所描述的,事實上是七零年代至世界各地探險尋找隱世浪點的surfer,離群居索,無畏蠻荒,只為了一個目的,賴在海邊。

台灣的海岸線,除了阿壹朗古道,幾乎三步一間7-11,恐怕難有如修行者般的衝浪野人。但著迷於太平洋能量,拋棄都市生活,而向東岸集中的現代衝浪野人,一直以來都存在著,而且族群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浪人之歌》描述到的每位東岸浪人,故事都動人,因為熱愛衝浪的讀者,內心也都埋藏「賴在海邊」的想望。當然,也因為哲學家的筆觸,把人跟海的情感寫得更細膩了。

44650032
如果要說有什麼要挑剔的地方(光說好話就不夠誠懇了),首推漏漏長的序還有推薦文。邊翻著漂亮的文字,我邊懷疑著,這些名人、名作家是否也曾在海面上出現過?再者就是那句副標—【我不在浪上,就在……】,我忍不住會想:「這傢伙不是才剛跑去咖啡館嗎?」浪人之歌四個字對我來說,已經夠純粹。

當手上已經握著板子,眼前是條理分明的鏡面長浪,我想你應該會盡可能忽略沿路漂亮的小花或比基尼(快速掃瞄)。你只想趕快讓皮膚碰到海水,有波動的海水,是吧!?

書皮內頁的作者簡介很妙,「他擅長硬派的事物:哲學與海浪,他寫柔軟的詩」。哈哈,是剛柔並濟、萬中選一的奇人。感謝作者吳懷晨,寫出台灣第一本有在地節奏、有詩意、有血有肉的衝浪文學。除了聽Jack Johnson、Youtube看Kelly Slater幹大浪,又讓我等浪人多了一種讓靈魂出竅到海上的媒介,藥效雖慢,滲透度卻極強。

毫無懸念,這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看的一本書。

詳全文>>